現今,還有多少人會去在意自己所鐘情熱愛的球隊里本土球員究竟有多少呢?在當下這個球員流動變得日益平常、實力強悍的外援盛行的狀況下,這大概已經算不上是多么至關重要的問題了。通常來講,一支球隊的本地化特性越高,球迷所擁有的歸屬感也就會越強。中國足協之前公布了2014賽季中超球員報名表,有關球員籍貫的話題是值得認真細致地梳理一番的。
遼寧球員遍天下
在新賽季,有16家俱樂部,這些俱樂部的全部526名報名參賽球員里,有本土球員、外援,本土球員共448人,外援78人,其中遼寧籍球員數量多達145人,他們的足跡遍布所有中超球隊,平均每3名本土球員中就有1人來自遼寧,并且遼寧大連籍球員更是有71人之多。換種說法,遼寧球員居然占據國內球員總數的30% 。
身為“遼老大”的遼寧宏運,如果以老將肇俊哲掛帥排首來看,宏運擁有多達24名遼寧籍球員,而同等量級的另一支同省球隊大連阿爾濱卻只有兩人為22名。中超勁旅廣州恒大陣容里也有7位遼寧球員,其中涵蓋鄭智、馮瀟霆、趙旭日、秦升等人員,由此能夠講遼寧球員是助力恒大登上亞冠榮耀之巔的極為關鍵的功臣之一。再看上海三支球隊,其中申花的“遼寧化”程度居于最高態勢,像徐亮、耿曉峰、王壽挺等6人皆屬于“來自北方的狼”。
遼寧的球員,其數量不但多,質量還高,出現了好多名將。第一代有鄭智,還有孫繼海,以及肇俊哲,包括王新欣等。新一代有王大雷,還有于漢超,以及楊旭,包括張文釗等。這樣一來,也就不難明白,一直到現在,在各個國字號隊伍里,從球員一直到教練,為啥“遼寧幫”占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啦 。
探討其緣由,首先應當推舉遼寧濃郁的足球氛圍、雄厚的足球基礎。而且東北球員在身材方面、速度方面、力量等諸多方面占據著與生俱來的優勢,這也致使他們從幼年時期就比別人高出一籌,從而備受眾人的喜愛 。
滬上三強申花弱
在中超里,把遼寧籍球員排除出去以后,上海球員是“第二人口大戶”,其總數達到了46人。然而,有一些尷尬的情況是,作為能夠代表上海足球的申花,在滬上三支球隊里,是本地球員數量最少的那一支 。
當前的綠地申花隊里頭,上海籍球員僅僅有曹赟定、柏佳駿、戰怡麟、邱盛炯、范凌江、顧斌、沈俊、陶金這8個人,并且其中前面的3個人還是源自根寶的上海東亞輸送而來的。因為申花足校在幾年之前出現衰落甚至走向關閉,預備隊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所以申花也就突顯出自給自足能力的欠缺。
實施賣出多名主力舉措之后,上港集團仍留存著11名本地球員,特別值得提及的是,歷經“十年磨一劍”歷程,上港那11人主力陣容,在外援除外的情況下,在很大程度上是“純上海制造”,其中從門將顏駿凌起,到隊長王燊超、蔡慧康、汪佳捷、王佳玉、呂文君、朱崢嶸、傅歡,皆是土生土長于上海的人,此情形在整個中超范圍內都頗為少見。
只是,令人有些遺憾的是,身為東亞“頭牌”,于南京出生的武磊直至如今仍舊未曾取得上海戶口,這致使他本人以及俱樂部高層一直耿耿于懷。依據記者所了解到的情況,在2009年全運會奪冠以后,相關部門曾經承諾會解決功臣武磊的上海戶口問題,然而到現在都沒有消息。就算早就已經在金山購置好了房產,武磊最多也僅僅只能算作半個“新上海人”。
上海灘上,被看作是“外來戶”的上海申鑫,卻反倒是本土化程度最高的球隊,其有著十八名上海籍球員,這幾乎等同于申花與東亞球員數量之和。申鑫隊里,老將王赟、于濤是“老上海球員”的典型代表人物。并且,若把朱炯、成耀東這兩位先后擔任主帥的上海名帥也算上,申鑫確實稱得上是具有鮮明上海烙印特質的球隊。
在一定程度方面,什么樣的人員組成結構同樣決定了是什么樣的球隊比賽風格。上海上港隊、上海申鑫隊這兩隊在戰術運用打法之上更加傾向青睞于海派風格特點,注重強調講究體育運動技術以及傳球接球配合銜接,然而上海申花隊則更具備有著“南方與北方相互融合”的那種氣韻韻味口感?!”緢笥浾哧P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