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足這事兒,真是讓人腦瓜子嗡嗡的。本來足球就是男人的浪漫,結果咱們這群國字號的小伙子們,硬是給浪漫添堵,添得不是一點半點。
不光球踢得讓人一言難盡,場下這花邊新聞,那更是精彩紛呈,甚至比比賽本身還有看頭。

今天,咱們就來好好掰扯掰扯,最近中國U22男足在熊貓杯上都整出了什么幺蛾子,讓全國球迷都快氣出高血壓了。
事情得從成都雙流體育中心那場熊貓杯決賽說起。本來,咱們U22小伙子只要贏了烏茲別克斯坦,這冠軍獎杯就能抱回家。

結果一場悶平,冠軍就這么溜走了。球迷們三天前剛被越南隊氣得肝疼,這回又被自家孩子給澆了一盆冰水,真是透心涼。
更絕的是,比賽快結束那會兒,替補上場的后衛(wèi)汪士欽,剛上去不到兩分鐘,直接一個犯規(guī)加報復動作,紅牌罰下!

這哪是踢球啊,簡直是來添亂的。好家伙,一場看似平淡的平局,愣是讓這支年輕的國字號球隊,又一次站上了風口浪尖。
而汪士欽這張紅牌,就像是給最近國足的各種爭議,又添了一把火。

要說汪士欽這小伙子,最近可真是話題人物。他上熱搜,可不是因為進了什么驚天世界波,而是因為一系列讓人跌破眼鏡的操作。
這張紅牌還只是壓軸大戲,真正引爆球迷怒火的,是三天前對陣越南隊那場比賽。

那場比賽,本來咱們是領先的,結果在最后關頭,汪士欽同學的一個低級失誤,直接把勝利拱手讓人。
他想解圍來著,結果腳法一滑,皮球直接送到了對方前鋒腳下,越南隊順勢完成絕殺,咱們惜敗。

輸給越南隊,這本身就夠憋屈了,畢竟這幾年越南隊也算是咱們手下敗將。但更讓人抓狂的,是汪士欽這小伙子在場上的造型。
想起來之前有些國足名將,肚子上那松弛的贅肉,跑動一晃一晃的,跟咱們印象中職業(yè)球員那緊致的線條,簡直是天壤之別。

再看他那發(fā)型,一頭飄逸的狼尾長發(fā),跑起來那叫一個動感。最絕的是,他那雙手指甲上,還涂著精致的美甲!
好家伙,這套裝扮一出來,不少球迷都直呼:自己不會是看錯頻道了吧?這到底是足球比賽還是選秀現場?

這下,網友們可炸了鍋,各種扒皮汪士欽的黑歷史。結果不扒不知道,一扒嚇一跳。這2003年出生的小伙子,還真不是個水貨。
他可是人和青訓出身,2017年就入選了U14國家選拔隊,2021年還隨重慶隊拿過全運會男足U18的亞軍。

更厲害的是,2023年他幫助重慶銅梁龍拿了中乙冠軍,2024賽季中甲聯賽中,他的傳中數據在邊后衛(wèi)里那也是數一數二的。
甚至,在今年2月加盟浙江職業(yè)足球俱樂部后,他還首次入選了國足集訓。

按理說,這樣一位有過亮眼表現的球員,怎么到了國字號的賽場上,就變成了身材走樣+造型出格的這副模樣呢?這不禁讓人開始懷疑,他這職業(yè)態(tài)度,到底還嚴不嚴肅?
如果說汪士欽的個人秀已經夠讓人大跌眼鏡了,那他隊友鮑世蒙在同一場比賽中的保暖操作,更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話說回來,11月的成都雖然有點涼意,但白天氣溫也得有15℃左右,比賽時段也在10℃上下,沒下雪也沒結冰。
場邊的裁判,人家都穿著短袖執(zhí)法,工作人員也只是穿了件薄外套。可鮑世蒙同學他不光在短袖球衣外面套了袖套,脖子上還纏了條厚厚的圍脖!

這一幕可把看臺上的球迷們給看懵了,大家伙兒議論紛紛:咱們的球員是比別人嬌貴嗎?
懂球的都知道,在歐美聯賽,即便是零下幾度的雪戰(zhàn),球員們頂多也就是戴個袖套保暖,戴圍脖上場那可是極為罕見的。

畢竟,這圍脖戴著,一影響美觀,二關鍵時刻可能還影響你轉頭觀察的靈活性,這不是添亂嘛!
這事兒一出,大家伙兒的疑問更大了:這些小伙子們,到底把心思放在哪兒了?

說起這些爭議,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想到了2018年中國足協的那項規(guī)定,里頭明明白白地寫著:國青隊員不得染發(fā)、留長發(fā),比賽時需遮擋文身。
當時之所以出這個規(guī)定,就是想規(guī)范年輕球員的職業(yè)形象,讓他們把精力都集中到訓練和比賽上。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規(guī)定似乎成了擺設。

汪士欽的長發(fā)和美甲,鮑世蒙的過度保暖,這些表面上看似是個人的小習慣,但實際上,卻暴露出了球隊管理的松懈。
連最基本的形象和著裝規(guī)范都執(zhí)行不下去,那訓練質量和比賽態(tài)度又能有多少保障?

當然,也有人會說,個性化打扮在國際足壇也很常見。你看貝克漢姆當年的莫西干頭,不也引領了一波潮流嗎?內馬爾不也經常做美甲嗎?這話確實沒錯。
但關鍵在于,這些球星能用實力說話!貝克漢姆的任意球,那精準度可是冠絕足壇,一腳貝氏弧線就能為球隊帶來勝利。

內馬爾即便造型百變,那在場上的突破和進球能力,也是世界頂尖的。
球迷們反感的,從來都不是個性化表達,而是那種實力配不上造型的反差。汪士欽在送出致命失誤的同時,還保持著那出格的造型,這不就等于在火上澆油嗎?

鮑世蒙在不冷的天氣里過度保暖,這不也讓人質疑他的職業(yè)態(tài)度嗎?連身材管理這種最基本的職業(yè)要求都做不到,那訓練的時候能有多投入?這話說出來,誰心里能沒個嘀咕?
這場爭議,也折射出了咱們年輕球員培養(yǎng)的普遍難題?,F在的年輕球員,他們成長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接觸的潮流文化更多,個性表達的意愿也更強烈。

這沒毛病,畢竟誰不想有點自己的個性呢?但職業(yè)體育的核心,從來都是實力為王,個性表達必須建立在專業(yè)能力達標的基礎上。
汪士欽的職業(yè)生涯,本來是前途光明。他2023到2024賽季為重慶銅梁龍出戰(zhàn)58場,貢獻了1個進球和5次助攻,這足以證明他的潛力。

可加盟新俱樂部、入選國家隊后,反而在形象管理和比賽態(tài)度上出現了滑坡,這背后的原因,既有他個人自律的缺失,也有球隊引導的不足。
這就像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突然開始迷戀奇裝異服,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這可不得讓人擔心嗎?

當然了,平心而論,這支U22國足也并非一無是處。咱們也得公正看待。
在熊貓杯的第二場比賽中,他們擊敗了韓國隊,加上今年3月鹽城四國賽的勝利,這可是實現了對韓國U22的兩連勝,而且還都零封了對手,這說明咱們的戰(zhàn)術素養(yǎng)還是不錯的。

但首戰(zhàn)輸給越南、末戰(zhàn)平烏茲別克斯坦的表現,又暴露了球隊的不穩(wěn)定性。這種不穩(wěn)定,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個別球員的狀態(tài)波動和職業(yè)態(tài)度問題。
要知道,球員的個人形象,從來都不只是代表自己。當你披上國字號戰(zhàn)袍的時候,你的一舉一動,那都關乎著國家的榮譽!

信息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