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選秀,于23日在新澤西紐瓦克展開,杜克大學的組織后衛凱利·歐文,被克里弗蘭騎士隊選中,成為2011年NBA狀元秀,這也為那支上賽季戰績欠佳的球隊增添了重建的籌碼 。
NBA選秀,是NBA聯盟用以促進球隊齊頭并進所采取的均衡政策,此政策保證了聯盟的競爭性以及可持續發展。若想明確知曉NBA的發展模式與理念,那么就有必要去了解作為聯盟“平衡器”之一的NBA選秀制度。
能夠為NBA選秀提供人才保障的儲備是非常雄厚的。新人參與“選秀”,多是全美各校的學生,這些都是通常情況下的,他們往往是全美大學生籃球聯賽NCAA里的出色人物。
2006年以前,因受功利思想影響,不少高中球員參加了“選秀”,大學沒畢業就進入NBA的更是到處都是。比如, 1995年首輪第五位被森林狼隊選中的凱文·加內特,1996年首輪第13位被選中的科比·布萊恩特,2003年的狀元秀勒布朗·詹姆斯,都是以高中生身份直接進入NBA的。
從2006年起,參加選秀的條件被提高到至少年滿19歲,并且要求高中畢業一年以上。國際球員參加選秀的前提條件,是在本國打過職業聯賽,要是國際球員在美國就讀高中或者大學,那么就參照本土選手的參選條件。對于參加選秀的年輕球員,NBA依據他們在大學期間,或者高中階段的比賽表現打分排名,當然這個排名不決定,球隊在選秀大會上的選擇,只是供參考。
對球隊而言,第一步是確定簽位,簽位大體規則是照顧弱隊,常規賽戰績越差的球隊,拿到高簽位的幾率越大 在這之中,首先是沒進入季后賽的14支球隊,通過抽簽來確定簽位順序。

對于抽簽設置而言,于各個球隊中,常規賽戰績列為最差等級的那支球隊得到第一選秀權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然而,那些未能成功進入季后賽的球隊里,常規賽戰績處于最好水平的球隊獲得第一選秀權的可能性卻是最小的。抽簽這一行為僅僅是用來決定前三個簽位分別歸屬于哪支球隊,除此之外,其他那些沒能進入季后賽的球隊則是按照常規賽戰績從高到低進行倒著順序排名的。
在抽簽儀式的時候,主持人會把有著編號為1-14數字的14個乒乓球放置在一個鼓形容器內。從這14個球里隨意抽取4個球,總共能夠產生1001種的數字組合,這里不考慮數字排序情況。這些組合中要把包含11、12、13和14這4個數字的組合剔除掉,保留其余的組合。抽簽之前,戰績最差的球隊先確定250組合數字,這意味著該球隊有四分之一的幾率抽到狀元簽,戰績倒數第二的球隊獲得199種組合,組合數量依次遞減,非季后賽球隊中戰績最好的球隊只有5個組合名額,這表明其只有千分之五的幾率拿到狀元簽,前后對標有14個數字的乒乓球進行三次抽取,以此確定狀元簽、榜眼簽和探花簽歸屬。
2010年,進行選秀抽簽,新澤西網隊戰績最差,卻沒取得狀元簽,倒是華盛頓奇才,戰績倒數第五,依靠約十分之一的幾率拿到了狀元簽。通過抽簽,能避免球隊故意輸球,畢竟常規賽倒數第一不代表就一定能拿到狀元簽。前三個簽位確定后,取得高排位簽位的球隊可以從供選秀中挑選心儀球員,補充球隊最需要強化之處!
在首輪選秀時,非季后賽的球隊先挑選出前十四名新秀,之后,接下來的十六個順位會留給季后賽球隊,這十六支球隊的抽簽排序是依據常規賽戰績倒著確定的,就是常規賽戰績越好的球隊,其選秀位置越靠后。第二輪選秀的順序是完全按照上賽季的戰績倒著進行的,NBA的球隊能夠在賽季球員交易時把選秀權當作籌碼。所以,在實際的選秀過程當中,戰績的排序不一定和選秀的排序是一致的 。
今年,選秀抽簽儀式于5月17日在美國新澤西州區的賽考克斯舉行,克利夫蘭騎士隊獲取狀元簽,彼時,騎士中狀元簽的概率是22.7%,這其中涵蓋騎士自身擁有的19.9%的概率以及借由交易從洛杉磯快船得到的2.8%的概率,可笑的是,最后中獎的數字組合恰恰源自快船所說的2.8%份額,戰績最為糟糕的明尼蘇達森林狼得到榜眼簽,而猶他爵士摘取探花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