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熊貓杯的首場比賽中,盡管多名隊員因全運會無法參加第一場比賽,U22國足仍然派上了多名在中超、中甲中有出場紀錄的球員,不少還是各自球隊主力,但結果是U22國足難進一球,0-1不敵越南U22國足。

不知道當晚看臺上觀看比賽的,剛剛上任國足主帥的邵佳一指導會不會眉頭緊鎖、萌生退意:難道4年后就要靠這群人去沖擊世界杯嗎?

一直以來,“鋒無力”是國足的頑疾。在比賽中,成年國家隊+深圳新鵬城的雙料主力中鋒拜合拉木卻表現平平。作為中鋒的他錯失關鍵單刀,進攻上也是乏善可陳,仿佛是遺傳了國足前鋒的通病:總在最后的臨門一腳上拉胯。

回看拜合拉木的履歷,這個年輕小伙態度端正,球場表現還算努力,但作為一名中鋒卻偏向于用身體取得優勢,腳下技術著實不夠細膩。盡管在國足世預賽中有著進球和發揮,關鍵時刻通過撿漏也能打消質疑聲,但本賽季在深圳新鵬城,出場19次卻連一個進球與助攻都沒有,球隊在前幾輪還深陷保級區,在倒數第二、三輪才驚險逃離降級,可以說作為前鋒的拜合拉木并沒有達到許多球迷對他的期望。

平心而論,拜合拉木的個人經歷足夠勵志。從小家境貧困的他,靠著哥哥主動放棄學業打工資助才拿到了踢球的機會,拜合拉木的表現也足夠對得起家人的期望,然而,但競技體育不是講故事的地方。已經22歲的拜合拉木,如果還是維持著目前的打法與技術,繼續在最后一腳上“綿軟無力”,最終只能靠著撿漏取得進球的話,恐怕他在深圳新鵬城的上場時間會繼續被外援壓制。
而一想到整個賽季一球未進的球員竟然能擔當國足主力中鋒,不知道邵指導的內心會不會泛起一陣苦澀。
(羅掌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