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陳羽嘯
11月24日足球日報,中國U16國少隊在亞洲杯預選賽以14-0大勝東帝汶取得開局兩連勝,展現了不錯的潛力。如此懸殊的比分勝利,也讓很多球迷大呼過癮,對這批09年齡段的球員增添了很多關注。其中,有成都球迷熟悉的蓉城梯隊前鋒“小帥”帥惟浩,還有董路足球小將項目輸送的隊員,他們共同構成了這批U16國少的核心力量。
多元化的成長路徑
這批球員之所以被寄予厚望,主要在于他們身上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特質:實戰經驗更早、更豐富是他們最突出的優勢。以帥惟浩為例,他未滿17歲就已在中乙聯賽出場,是首位登上中國職業聯賽的“09后”球員,并在中乙聯賽已經收獲進球。提前適應職業聯賽的身體對抗和比賽節奏,對他的成長功不可沒。早期的專業訓練加上高質量的比賽,讓他具備了鮮明的技術特點。成都蓉城B隊主教練徐建業就曾評價帥惟浩“是一個天生的適合在鋒線踢球的球員”。首戰對陣巴林U17,帥惟浩就梅開二度。次戰對陣東帝汶U17,帥惟浩繼續大展拳腳,上演了帽子戲法。
而除了傳統體校和俱樂部梯隊的培養,這批球員成長路徑更為多元化,董路的“足球小將”項目通過互聯網流量和商業贊助,探索了一條“免費培養+以賽代練”的新路,并成功將多名球員輸送至海外俱樂部。這次陣中的鄺兆鐳,就來自足球小將培養體系,目前已經簽約了西協乙萊里達競技俱樂部。隊伍頻繁與國內外同年齡段強隊交手,甚至遠征歐洲比賽,這使得球員們積累了大量的高水平比賽經驗。
成長中的挑戰
而在樂觀的同時,也需要冷靜地看到他們面臨的挑戰。青少年時期的出色表現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未來的職業成功,中國足球歷史上不乏年少成名但后續發展未達預期的案例。徐建業就曾謹慎提醒,對于帥惟浩這樣的年輕球員,需要5年后再來評價,才能知道他在中國足球處于什么水平。這既是對小球員的愛護,也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此外,中國優秀球員整體基數依然薄弱。雖然這批球員中的尖子生看起來不錯,但中國足球青訓的選材面窄、后備人才基數小的問題依然存在。其實每屆國少隊組建時,適齡球員往往不過百余人。金字塔基座的寬度,決定了塔尖的高度。
而在更高的競技層面,他們目前的技術能力是否足夠突出?戰術執行力能否持續穩定?這些都需要在未來更殘酷的比賽中去檢驗。此前08年齡段的U17國足在亞預賽正賽中的折戟,也提醒我們青少年球隊的成長并非一帆風順。
能否成為“最強一代”
這批球員能否成為“最強一代”?綜合來看,這批09年齡段的球員確實展現出了令人欣喜的潛力和一些積極的特質,但他們是否就是“史上最強”,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衡量“最強”的標準,恐怕不僅僅是能碾壓東帝汶這樣的弱隊,更應該是未來有多少人能成為中超聯賽的核心力量,又有多少人能站穩腳跟,進入成年國家隊。他們的未來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兩個因素:一是持續的高水平比賽鍛煉,二是通往職業賽場的順暢路徑。
值得欣慰的是,這兩點目前都看到了一些積極的嘗試,例如帥惟浩未來應會進入成都蓉城一線隊征戰中超繼續歷練,董路還計劃購買一支職業俱樂部,專門承接留洋回歸的小將,為他們提供過渡平臺。
本次預選賽,只有各個小組頭名才能晉級正賽,接下來還有3場比賽,國少每一場都必須全力爭勝,以及爭取更多凈勝球,才能確保出線。主教練浮嶋敏在比賽、訓練之余也有意識提醒弟子們,切莫輕敵,必須一場場去拼。
